2023-06-06 17:17:40
青春,為什么總是令人充滿期待?因為它是一個精神抖擻的建構者迸發著綿綿不絕的創造力與時代感的時期。你瞧,“00”后已在不知不覺中長大,頻頻從各個領域精彩“出圈”。
如果把展會比作一個人,身為標準“00后”的文博會,歷經19年的時光磨礪、風雨兼程,也已成為一名風華正茂的“青年”。從2004年創辦至今,越辦越精彩、越來越“出圈”的文博會,每一屆都有新突破、都是新開始,不斷訴說著文化中國的青春誓言。
6月7日,第十九屆文博會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青春正當時的文博會,理所當然也將肩負起新的時代重任。
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文博會,為什么格外值得期待?對此,我們好好聊一聊。
01
任何展會的核心理念都是“人”。人頭攢動,熱熱鬧鬧,充滿歡聲笑語,這是展會該有的樣子。在今天,談論一場展會的吸引力,我們也可以“轉譯”為:如何激發人們紛涌“打卡”的興趣與動力?
對廣大市民來講,答案其實很簡單,就七個字——好看、好玩又新鮮。
先說“好看”——
文博會是文化產品的“大觀園”。經過19年的成長與發展,文博會線下展示交易規?,F已達到12萬平方米,展商數量從首屆的700多家增加至第19屆的3596家。山東展區的“淄博燒烤”新文創,粵港澳大灣區館凝聚著濃濃嶺南文化氣息的產品,臺灣主題館以極具特色和人情味的場合“辦桌”為題,重現臺灣民眾露天搭棚辦桌的場景……筆者已經可以預想到,在朋友圈發九宮格時,選擇困難癥正在向我“招手”。
再說“好玩”——
這屆文博會各展區都將充分利用大屏幕投影、觸摸互動、地面互動投影、電子翻書等虛擬展示、沉浸式體驗和數字視聽等技術,全面提升展陳效果,讓文化“看得見”“聽得到”“可觸摸”。
比如,河南館圍繞“一條大河”主題,通過視頻、圖片和AR、VR、裸眼3D等沉浸式體驗方式,讓觀眾身臨其境地行走在中原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上、行走在河南的大美河山中。
然后是“新鮮”——
這屆文博會首次推出的數字門票“醒獅小水滴”,已讓不少人初步感受到“不一樣的精彩”。其實,無論是數字賦能帶來的展覽新體驗,還是各展區推陳出新的展陳內容,其目的都是推動文化“活起來”“潮起來”“燃起來”,給人以生氣勃勃的文化體驗。為什么會感到“新鮮”?因為感受到了文化創新創造煥發的新活力。文化枝繁葉茂,為這炎炎夏日灑下一片清涼。
應該說,“好看、好玩又新鮮”的愉悅體驗,是文博會作為展會越辦越精彩的直觀驅動力,這背后,映照著文博會在堅持守正創新,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上的一路高歌一路生花。
02
觀眾有新體驗,企業有新商機,產業有新活力。這樣的展會,一定是“旺人”又“旺財”的。文博會,全稱是“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關鍵詞里,有產業,有交易,自然也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在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今天,經濟與文化不存在主角與配角之分,而是交融互動、融合發展,一起是“唱戲”的主角。從發展邏輯上講,任何一種文化產品要想獲得廣闊的生長空間,都必須依靠現代產業的支撐。從底層邏輯上說,文化賦予了產業經濟以深厚的人文價值和發展動力,從根上影響著經濟所可能達到的高度。
事實證明,文化繁榮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反過來促進文化繁榮、經濟增長。文化“出圈”,帶動產業“破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繼而深入服務新的文化使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賦能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現在,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點作用等維度,筆者來為你分析這屆文博會緣何值得萬眾期待。
從支點作用上看,今年開春以來,全國各地都在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力以赴“拼經濟”。“拼經濟”的進階版,就是“拼文化”。各地關于文化領域的“比拼”動作,也是花樣百出、新意不斷。為什么?因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一方面,文化產業本身的屬性,十分契合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另一方面,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有助于實現“文化+”的賦能效應,促進轉型升級,走向內涵式發展。
而文化產品能夠成為“真頂流”的核心密碼,在于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在互聯網上屢次“出圈”的古都西安文化地標——大唐不夜城,從“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對詩”,再到表演活動“盛唐密盒”,將中華文化資源通過現代舞蹈、真人演繹互動等方式進行“活化”,在創意感十足、“爆梗”不斷的活躍氛圍里,觀眾的“文化含量”也隨之提升。這給予我們啟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要緊密圍繞“人”這個核心,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用高品質、年輕范、時代感的創意表達拉近人們與文化之間的距離。
由此我們再來看文博會,借助于文博會平臺,“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電商”等產業發展新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消費新體驗層出不窮。一批企業借力文博會插上“文化+”的翅膀,蝶變升級,翱翔于更遼闊的天地。
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這屆文博會還將怎樣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打開文化消費的新空間,釋放高質量文化產品供給的新活力,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續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新力量?令人關注和期待。
03
從事物認知規律上講,抽象是在把握實踐基礎上對本質的努力觸達。越是抽象的,往往越觸及事物的本質,帶來深沉持久的力量。比如文化說起來很抽象,卻涵蓋著許許多多具體的內容,無時無刻不在對人的思維、精神與行為產生著影響。
文化是根,為一個民族的前行提供著源源不竭的強大主動的精神動力。中華文明何以“亙古亙今”?中國何以“日新又新”?這是貫通歷史和未來、夢想接連現實的民族文化根脈叩問。
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篤定文化自信的力量。
觀歷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奠定了中華兒女擁有強大凝聚力的思想基礎、情感歸屬與精神認同。
向未來,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中國式現代化,正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圍繞此,筆者總結了文博會所發揮出的三個作用。
第一,文博會是展示中華文化魅力的舞臺。自2010年首次實現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港澳臺地區全部組團參展至今,文博會迎來了全國省級政府組團亮相的第14個“滿堂紅”。這屆文博會期間,各展團都將拿出“壓箱底”的寶藏展品,從北國風光到南海之濱,從非遺傳承到國潮風起,連綿呈現“歷史悠久,文明博大”的泱泱中華文化。
第二,文博會是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的平臺。文博會如同先行先試的“探照燈”,照亮文化產業出彩發展之路??缫厝诤?、跨行業融合、跨平臺融合一齊上陣,文化內容形式、方法手段、載體渠道、體制機制等各類創新應有盡有。這屆文博會首次設立數字中國展區,全方位展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技術、最新創意和最新成果,升級“中國式浪漫”的創意表達。
第三,文博會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橋梁。這屆文博會恢復設立線下“一帶一路·國際展區”,有超50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家海外展商參展,眾多參展商也將由此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舞臺。文博會以文化產業溝通交流、交易合作為紐帶,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與世界同頻與時代共振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一句話總結,文博會是一個秉持全球視野,奮發有為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文化自信的“窗口”。透過這扇“窗口”,我們能夠看到中華文化蘊藏的生生不息、傲然挺立的價值底蘊,能夠看到文化中國充滿創新創造活力的百川匯流、氣象萬千,還能夠看到“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容、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美美與共、百花競放。
04
文博會創辦在深圳、發展在深圳。行文至此,我們來說說一座城市與一場文化盛會的彼此成就。
首屆文博會上,有人這樣說:“文博會不僅僅是一個展會,更重要的是,它是深圳發展思路、發展戰略的升華,看似一個展會,實在可以稱得上是深圳發展一個新的起點”。現在回望,這句評語具有很強的預見性,道出文博會所寓意的深圳文化發展路徑。
筆者認為,深圳城市文化有這樣幾個特點,與文博會“性情相近”、相得益彰,使得文博會在深圳一路成長蝶變,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不斷增強。
首先是開放性。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作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一座移民城市,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她的城市文化隨著各地傳統習俗、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這里的融合碰撞而不斷認知自己、確認自己、發展自己,保持開放多元、與時俱進的自我更新理念。
其次是創意性。在不久前“出圈”的深圳城市視覺大片《敢闖敢試》,以科幻手法、數字視覺技術把城市精氣神“拉滿”,令人耳目一新。創意是深圳獨特的“城設”,也是文化發展的顯著特點之一。通過創意,文化創造與文化自信在這座年輕的城市相互激蕩,奏響新時代文化強音。
再者是引領性。深圳的建設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城市文明典范”,正是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可以說,也是“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的重要呈現。這些年來,無論是倡導全民閱讀,還是營造關愛氛圍,無論是弘揚城市精神,還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深圳始終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在文化建設和文化繁榮發展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
開放、創意、引領,恰恰也是解碼文博會魅力的關鍵詞。回望這十九載砥礪奮進的歲月,一屆屆文博會與深圳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深圳文化軟實力躍升、深圳人精神文化生活充實等緊密聯系在一起。面向前方,身處時代聚光燈下的深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更加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在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方面深探索、積經驗、做示范,這與文博會的新重任新機遇高度契合。青春的文博會與這座年輕的城市每一次節奏合拍、同頻共振,何嘗不是在更大范圍內匯聚和激發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澎湃力量。
總之,關于文化的故事,有人覺得厚重,有人感到新潮;有人想著過程,有人關注結果;有人想要長見識,也有人想讓孩子受熏陶,還有人想要“知所來、明所去”……如此豐富多彩的想法,是文博會值得萬眾期待的理由,也讓文博會變得“有血有肉”、可親可感。
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每一個人對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懈追尋,對“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向何方?”的執著追問,對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堅定追求,構成了這屆文博會值得萬眾期待的深層次內核。
筆者還得知,本屆文博會期間,一個關于文化強國建設的重磅論壇將在深圳舉辦。文博盛會和重磅論壇“并蒂花開”,會讓這屆文博會格外不同,也必將釋放出更具傳播力、穿透力及感染力的文化聲量,綻放更加耀眼的思想之光,展現出更加充沛的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
讓我們一起在暢享文博會中深愛我們的文化中國,奮力建設文化強國,擁抱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新時代新征程新文博會,格外值得你我期待!
(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