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l id="8tcph"></ol>
      <u id="8tcph"></u>
      1. <dd id="8tcph"></dd>
        <em id="8tcph"></em>

          <span id="8tcph"><pre id="8tcph"></pre></span>

          <li id="8tcph"><acronym id="8tcph"><kbd id="8tcph"></kbd></acronym></li>
        1. <li id="8tcph"><object id="8tcph"><cite id="8tcph"></cite></object></li>
        2. 博物館導覽極簡史!VR博物館導覽的終極形態

          2023-04-28 09:54:21

          今天,當我們走進博物館,看到了很喜歡的展品,看完展品邊上的文字介紹后,意猶未盡地用手機掃了一下二維碼,開始學習該展品更多多媒體導覽內容。我們做這一系列動作自然而流暢,應該從未想過,關于博物館導覽本身,就是一件堪稱文物的存在,有一個長長的故事可以說。

           

          01 博物館和導覽相生相成

           

          自博物館誕生伊始,講解導覽就隨之誕生。

           

          公元前530年,新巴比倫國王的女兒恩尼加爾迪公主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博物館-恩尼加爾迪-娜娜博物館(Ennigaldi-Nanna's museum),這個位于伊拉克濟加爾省的博物館遺址出土了一個圓柱形泥墩,三面都有文字說明,是迄今發現最早的文物說明牌。

           

          刻有三種語言的講解泥碑

           

          公元前290年,托勒密一世為紀念亞歷山大大帝興建了亞歷山大博物館(Mouseion at Alexandria),館里就配備學者和工作人員,為參觀者提供講解服務,高峰時多達上千人。

           

          無獨有偶,在同一時期的華夏大地上,也出現了這一職業。

           

          周代就開始設置“春官”一職,專管收藏王室祭品與寶物,兼職向王室及大臣講解介紹,可謂我國講解服務之濫觴。

           

          現代歷史上,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于1906年設置了專門的講解人員,稱為“講師”(Docent),向參觀者講解陳列品的名稱,性質,時代等相關知識,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和認可,從此許多國家的博物館都開始設立專門人員從事這一服務。

           

          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于世的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我國第一個現代博物館-南通博物苑的創始人張謇先生,在1905年向清政府建議設立帝室博物館時,就提出“遴選視察員、招待員,用為糾監導觀之助”。

           

          中國第一個現代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1949年7月7日,新中國前夕第一座人民博物館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開館之初,就成立講解組正式招收講解員。

           

          如今的遼寧省博物館及其講解服務

           

          當這些人類文明的圣殿之火第一次被點亮的時候,講解服務都像圣殿祭祀一樣應運而生。由此可見,講解導覽服務是博物館誕生之初就伴生的重要職能,承載著博物館傳播教育文明的重要使命。

           

          02 從泥碑到多媒體,導覽形態的進化

           

          上文已經提到,導覽講解的最早形態是圓柱形的泥碑,通過文字的方式進行講解說明。文字講解是出現最早,迄今也是使用范圍最廣泛最基礎的形態。伴隨著人類識字率的不斷上升,文字講解導覽服務為博物館傳播人類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人工語音講解導覽出現也很早,從最早的只為王公貴族和專業人士服務,到現在普及為所有游客服務,到目前為止依然是博物館重要的導覽講解服務載體。

           

          如今人工語音講解依然廣受歡迎

           

          而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導覽講解也開始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1957年羅斯??偨y去世后,總統故居的參觀者絡繹不絕,其遺孀埃莉諾·羅斯福每天都為參觀者講解,漸漸力不從心,于是有人提出用發明不久的錄音機將講解詞錄下來,參觀者自行收聽即可,電子語音導覽技術就此誕生。1959年,美國鳳凰城歷史博館(Phoenix Museum of History)投入使用了第一代語音導覽器錄制了講解內容的磁帶錄音機。

           

          早期磁帶式錄音導覽設備

           

          198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與一家美國公司合作,引入了錄音導游器,開創了中國語音導覽的先河。

           

          1988-故宮博物院 錄音導游器

           

          語音導覽本身的載體也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從最早的磁帶式錄音機,再到后來的便攜式CD隨身聽,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又陸續出現了mp3、mp4載體的語音導覽設備。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普及,通過手機軟件(APP,小程序等)使用導覽的形式收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Mp4式電子講解器

           

          與此同時,各種形態的導覽形式也百花齊放,從展現形式來看,各種大屏多媒體展示形態,VR,AR等新應用形態遍地開花;從交互形態來看,互動導覽,定位導覽等方式也提升了導覽的體驗,讓游客不再千篇一律被動接受信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也讓在線導覽,云導覽成為可能,觀眾不再需要身處博物館,全球各地都可以享受博物館的導覽內容。

           

          線上博物館

           

          03 博物館導覽 路在何方

           

          遍數目前各類導覽形態,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誰會成為主流的導覽形式呢?

           

          人工講解導覽更專業,內容由專業人士提供,可以避免內容良莠不齊的問題,但是對于館方來說,存在人工成本和培訓成本過高,無法標準化的問題;對于觀眾來說,也有成本高,要排隊,不夠自由等等弊端。所以人工講解導覽勢必會無法規?;W絡化普及。

           

          目前主流的導覽講解器,內容也由專業人士提供,可以相對避免人工講解導覽的弊端,但是也存在成本高(投放成本和維護成本),數量也有限制,要定點取還等問題,疫情狀態下也有衛生方面的問題。

           

          目前主流的博物館講解器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而手機vr導覽,正在逐步取代導覽講解器,成為更有生命力的導覽形態。

           

          手機vr導覽,可以較好的解決導覽講解器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添加更多的展覽形態如多媒體,互動游戲等等,同時利用現代網絡技術,讓觀眾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享受導覽內容。

           

          (來源網絡,侵刪)